年,医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消化内镜中心,为推动中心信息化建设,医院面向全国招标。经过多番激烈角逐,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拔得头筹,创始人冯健和他的公司开始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内崭露头角。
冯健:我们跟人pk嘛,一百多项的指标,通过各项严格的测试对比,我们是第一名。就是我们的技术上的这种深入啊,是竞争对手们都不具备的。当时据那些客户说(他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他们是第一次使用山东的软件,在之前没有用过山东的软件,后来这不也成了。
冯健,青岛美迪康数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产业领军人才。从年少时心怀军装梦到一身白大褂奔走于病房与急诊室,再从年逾而立时放下听诊器拿起计算机书籍,冯健走的每一步,都出人意料,都把住了时代的脉搏。
冯健:因为我母亲特别喜欢医生,当时不想违背老人的意愿,就学医了。在医学院的那些年呢,因为我不喜欢,所以就是到大学三年级都是研究别的。后来到四年级的时候,医院去见习,看到了很多的场景,很多的患者,应该说是非常悲惨。当时印象非常深,对(我)触动非常大。所以从四年级开始,(就)比较认真地去学医了。后来工作以后呢,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很有价值。
年,医院工作。按照他的规划,自己将会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医学事业上。可无意间接触到的计算机,仿佛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进一步了解,冯健觉得那个方方正正的“脑袋”,能做的远不止传输邮件这么简单。
冯健:当时Windows刚刚出来,我印象很深。其实它里面有一些功能呢,我们从来没有人去用,比如说它有些(Office)宏命令。因医院,所以我们有大量的患者的一些病案,临床医生都要自己整理。医院有专门的病案室,一个很大的房间,仓库一样。我们写病历啊,包括患者的入院、复诊啊,都要把以前的资料调出来,全是那种文本,很厚。(要做)很多的劳动,浪费很多的时间。
我当时就在琢磨,如果用这些东西,我是不是就可以开发出一些电子病案的系统。然后呢,我就开始自己捣腾这一块,然后找领导,找我们的主任,就说我想把这个实现。院领导说这个不可能的,没有人去弄这些,你不要在这方面去想太多。那是在20年以前了,那么到现在为止全中国都已经实现了,医院都这么做了,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人去做。
那时候,计算机刚刚走进人们视野,相关的应用技术不发达,也不普遍,冯健的想法自然遭到了院方领导的不支持。就这样,冯健只能在闲暇时“不务正业”,继续学习。然而那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却转变了他的想法,让他下定决心把爱好做成正业。
冯健:当时我们到基层医院的建设,有一次,对我触动非常深。因为我们当时交通不方便,医院,回青岛在路上要走四个多小时。他说你顺便给我看一个心电图,是这个患者,我一看,是一个比较少见的一个(情况),(说)这病人应该怎么样的处理,但是他们的医生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把这个患者医院去运,结果患者就死在路上了。这个很可惜,如果他知道该怎么做的话,这个人应该就没有问题的。
我当时就想,像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有一个远程的心电(讲解平台),这个问题我可能就解决了。我告诉他怎么做,所以我当时就拿出很多的精力,就跑青岛科技市场,研究心电的波形怎么输入的问题,我就想各种的方法。后来我也是跟领导提,我说要不然把我给调走吧,调到信息科呀或者设备科,我去研究这一块。
放着“吃香”的医生不做,去搞信息技术?这个想法被当场否决。但是冯健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如果信息技术应用到临床,将会极大提升目前的诊疗水平,也会有更多的患者因此而受益。不能再等了,三个月后,冯健递交了辞职报告。年,他独自踏上了创业之路。
冯健:因为当时刚刚出来,一切从零开始。我目标呢就是学计算机,先了解计算机,从原理上知道,然后呢,按照我的想法实现一些我当时设想的东西。实际上出来了以后呢,通过一些学习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有更多的东西其实可以搞了。
学海无涯,一摞摞书本,一页页笔记,偶尔接点零碎的小生意养家糊口,填满了冯健辞职后的生活。年,冯健开始尝试着搭建一些简单的程序,应用于患者病案的电子采集和存档。两年后,青岛美迪康数字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冯健的这个计算机梦,也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之处。
冯健: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理念是什么呢?我就做专科治疗,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日新月异,我只碰我认为未来没有天花板(限制)的。我们现在做的平台呢,它是分两部分,医院内部的平台,还有一个是院外的互联网的平台。院内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医生日常工作的平台,所有的患者的数据都在这平台上采集,医生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设备都对接在上面。后来呢,我们又把人工智能加在上面,变成了一个医疗质量的提升平台;那么院外呢,我们现在就是跟国家质控中心的合作,来解决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医疗质量没有办法监管的难题。
这就是美迪康几经迭代研发出来的一体化智慧专科诊疗平台,涵盖了业务流程管理、医生诊疗过程管理、教学、培训等内容,适用于消化、呼吸、耳鼻喉等多个专科。多年的临床经验加上对计算机技术的敏锐嗅觉与实践能力,使得公司成立仅三年,医院。现在聊起医院的合作,冯健还感慨万千。
冯健:现在医院一大半都是我们的用户,行业中很多的专家对我们还是比较认可。再一个就是,当时我们还有手术转播(网络手术转播系统),也是开创了行业的先河。
随后,公司的客户群体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此时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医疗信息化,而是借助强大的数据基础,用人工智能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冯健:胃、肠癌的患者,只要能早期发现,就能挽救这个人的生命,并且花费也很小。但是一旦要到了中晚期了,那基本上是人财两空了。所以国家对消化道癌症早期的发现是非常重视的。我们通过胃镜、肠镜认真的检查,规范的检查,几乎早期都能发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对质量进行管控,减少漏诊。
年,在齐鲁消化疾病诊治新进展青岛论坛上,美迪康研发的山东省消化内镜质控信息平台正式问世。作为国内消化内镜领域首个信息质控平台,除了云端存储和管理等基础功能,它还能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更规范、精细化的胃镜操作,降低早期癌症的漏诊率。
冯健:(平台)它可以在检查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第二方面,可以给医生随时的提醒,你哪个地方,比如说漏下了或没有看到,哪个地方可能有病灶,请他留意。再有,医生工作当中呢,有很多的一些国家需要的指标,它就自动地可以提取出来,给国家提供这个数据,都是客观准确的。国家质控中心一个量化的指标要求未来五年,要把早癌的发现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十个百分点,由15%提升到25%,那么我们的目标呢,是提升20个百分点。我们先把我们的方向目标实现了,然后我们再复制到其他的科。
有人说冯健能走到今天,是踩对了时代的鼓点,是舍得下、豁出去的拼命三郎精神,是科技赋能,是大胆创新。可冯健知道,就像他当初在基层接触到的那位心梗病人那样,着眼于病患才是他创业的根本,所以他把下一个突医院的专业能力提升上。从县域中来,到县域中去。
冯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把整个行业它的规范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从最简单的话来说,医院,是提升他的效率;医院,减少漏诊。因为我们当时在规划这些平台的时候呢,就考虑到,真正地提升医生的能力,医院医生的能力,更多是他们最需要。实际上国家早就有这方面的规划,这是非常正确的,同时呢也是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