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是一个滑膜关节,位于骶骨、髂骨耳状面之间,左右各一,成人关节软骨表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老年人此关节可以完全纤维化,偶尔甚至骨化。
关节面:
在婴儿期关节面平坦,成年后变得不规则,有时呈窦状。弯曲,不规则,并且互补,在男性更明显,它们限制运动,增加关节强度,使其将来自脊椎的负重传递到下肢。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成年后,前部比后部厚。髂面较薄的软骨,早期认为是纤维性软骨,也是由Ⅱ型胶原构成的透明软骨。
纤维关节囊:关节囊附着到两个关节边缘。
局部解剖
底:第1骶椎上表面即骶骨底,它是自典型椎骨面以后变化最小的,其椎体较大,横向较宽,它的前侧凸缘是骶骨岬,椎孔呈三角形。
盆面:除第2骶骨体凸出以外,盆前下面的横向和纵向都是凹陷的。4对骶骨孔经椎间孔与骶管相交通,其内有上4对骶神经前支走行。左、右孔间的广泛区域是由平坦的骶骨体盆面形成的,期间融合为4个横脊。
背侧面:骶骨背侧面的后上方有一个向上的、间断的骶正中脊,其上有第4个(有时3个)代表融合骶椎的棘突结节。在第4(或第3)结节下方,骶管的后壁上有一个弓形的骶管裂孔。它是因第5骶椎板不能到达中央面而产生的,因此,第5骶椎体的后面暴露于骶骨背侧面内。后面是由骶骨板在正中峰侧面融合而成的,它的外侧有4对骶后孔,像骶前孔一样,它们也经椎间孔通向骶管,并且每个骶后孔内都有骶神经后支走行。
在孔的内侧,垂直向下为一列4个小结节,统称为骶中间嵴。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关节结节,是由相邻的关节突融合形成的。第5骶椎的下关节突是游离的,它们在直肠骶曲的两侧向下突出,形成骶骨角,通过角间韧带连于尾骨角。
骶后孔外侧的粗糙而间断的嵴就是骶外侧嵴,它是由顶端有一排横突结节的横突融合而成的。
骶管:骶管由骶椎孔形成,切面呈三角形。在底面上看,它的上口是斜向固定的。骶骨的倾斜表明在站立时它朝向颅侧。每个外侧壁上都有4个椎间孔,骶管经由它们与盆侧及骶后孔相通。它的尾口是骶管裂孔。骶管内含马尾,终丝和脊膜。蛛网蛛下隙和硬膜下隙在骶管中央的对面终止:骶神经下根和终丝在此处穿入蛛网膜和硬脊膜,终丝在骶管裂孔以上穿出,下行经第5骶椎面和骶尾关节到达尾骨。第5骶神经也在骶骨角内侧由直肠骶曲穿出,并进入第5骶椎外侧面的神经沟。
尖:骶骨尖即第5骶椎体下面,有一卵圆形关节面与尾骨相关节。
髋骨与其前方的相关骨形成骨盆。每边有三部分,髂骨、坐骨和耻骨。年轻时由软骨连接,成年后融合成单一骨。主要的融合是在髋臼。髂骨包括髋臼上部和其延展区域;坐骨包括髋臼下部和其后下区域;耻骨形成髋臼前部,把髂骨和坐骨分开,前部中央区形成阴部汇合区。
韧带(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骶髂骨间韧带:骨之间的主要联结,填充关节后下不规则的空间。表浅部被骶髂后韧带覆盖,其深部有上、下带自骶骨耳状面后压迹到髂结节,这些带被一个更浅表的纤维层覆盖掺杂。此纤维层将骶耳状面后部一个粗糙区的后上边,与髂结节的相应边缘相连接。
骶髂后韧带:位于骨间韧带上,骶嵴神经和血管的背支入其间。它包括多支较弱纤维束,将中间和外侧骶嵴连接到髂后上棘及髂嵴内唇的后末端:它们形成一个单独的长骶髂后韧带。此韧带在外侧与部分骶结节韧带相延续,内侧续以胸腰筋膜后层。
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的底部被髂后上棘广泛地结合着。部分与骶髂后韧带混合,至横行骶结节下部和低位骶骨外侧边缘及尾骨上部。其斜行纤维向外侧下行,汇合形成一厚而窄的带,下部再加宽,附着于坐骨结节内侧边。
血液供应
动脉血供来自髂腰动脉、臀上动脉和骶外侧上动脉,有相应静脉回流。沿着动脉淋巴回流至髂腰淋巴结。
神经支配
骶髂关节神经分布有争论,可能由来自前两个骶棘神经的前后主干,和臀上神经分支支配。闭孔神经和腰骶干也许也有分支支配。
维持稳定的因素
骶髂关节是身体最稳定关节之一,支持躯干的重量。此关节不规则的表面导致很少的运动。骶骨被躯干压着向下的趋势被极强的后韧带抵抗,而髂腰韧带帮助抵抗第5腰椎与骶骨移位,骶骨上缘承受向下的推力,下部向上翘起的运动趋向被骶结节和骶棘韧带抵抗。
运动
骶骼关节主要运动很小,横过此关节的所有肌肉作用在腰椎或髋关节上。运动的发生主要在于随着骨盆运动带动的关节运动。
怀孕期,骨盆关节和韧带在松弛激素下变得松弛。此关节运动增加。松弛后使骶髂锁闭机制失去效果,导致更大的旋转,可能也使骨盆直径在分娩时发生变化,损害的锁闭机制将生育压力转移给韧带,常在怀孕后有骶髂的损伤。
点击查看※全国柔性正骨手法专题研讨会8月4-5日2天元
※7月11日道医筋骨解锁疗法速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实战学习2天
※7月14-15日万能疼痛秒杀技术快速解决痛症学习班2天
※7月17-18日尤氏无痛定点正骨术临床实战学习班2天
※7月22-24清畅循经无痛刺血舌下取栓特效班包教会
※7月28-31形意指柔性正骨术80项技术包教会免费试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