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药行业变动明显,离职潮,裁员潮层出不穷,据统计,年深沪两市家药企就有家更换董事长,总共有名董事长辞职。而进入更是频繁,自3月以来就有十来家知名药企的高管离职!
罗氏副总裁辞职4月12日,罗氏制药宣布:边欣女士正式加入罗氏,成为罗氏只要中国管理团队成员。而原罗氏制药中国企业事务和市场准入及渠道管理副总裁陈文德先生,将于5月10日正式离开罗氏,寻找更多发展机会。
据了解,陈文德拥有7年儿科医生的工作经验,从年加入阿斯利康担任高级副总裁,年10月10日,陈文德正式由一名独立咨询专家和投资顾问,接替原罗氏中国VP罗永庆,转而担任上海罗氏制药企业事务和市场准入及渠道管理副总裁。
而边欣,在西安杨森任职13年,期间从肿瘤医学事务经理开始不断提升最终至西安杨森副总裁,创新产品事业部负责人,后离职加入百济神州不到一年时间,期间任职首席商务官的职位。
高管离职潮不断出现
很显然陈文德不会是年第一个从跨国药企离开的人物,近来医药职场圈不平静,已有多位药企高管离职。一方面上半年本来就是离职高峰期,同时,或许和医药行业目前的改革带来的压力也有一定关系。
具有代表性的,是原朗生医药集团行政总裁刘帮民。尽管此前所任职的朗生医药同样是一家本土企业,但其到哈药集团就任副总经理仅18天后便闪电辞职,其中原由或许更值得深思。
跨国转本土潮流持续对于受到“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最大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改变势不可挡。随着一致性评价的广泛开展,带量采购的逐渐常规化,仿制药利润将越来越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仿制药企业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土药企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国家政策对于新药研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创新药对于市场的需求和潜力都是无限,对于长期在外资药企中浸润的职业医药人来说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不过人才流动也是双向,就目前数据来看,选择留在跨国企业的和转向本土企业的比例大致还是持平的。
值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