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文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中国肉制品先锋企业“众品系”“鲜易系”的“好消息”和“坏消息”接连不断。
先是“众品系”17家企业整体合并重整,而后,许昌鲜易控股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昌鲜易”)宣告破产重整,接下来的9月1日,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品食业”)在当地法院、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启动生鲜品、熟食品的生产销售业务。
到了9月7日,石破天惊,长葛市人民法院根据许昌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管理人的申请,裁定受理了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昆山众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郑州金色马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15家“鲜易系”企业的合并破产重整一案。
至此,“众品系”“鲜易系”先后共有32家企业,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被迫采用“休克疗法”,以期度过28年发展史中从未有过的这场“大劫难”。
近几年,河南省内众多宣告破产重整的企业,多被无穷无尽的债务官司牵涉羁绊。像恒源发制品、新飞电器、河南建设集团那样在短期内取得重整成功的案例,还是相对较少。在河南的食品行业中,众品的案例具有先导性和标杆性,如果它能借助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尽快杀出重围,那么,不少同类型、同体量的企业或许会下定决心,选择纵身一跃、步其后尘。
这并非虚话。看看现在科迪乳业、华英农业、雏鹰农牧、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大程集团、金苑面业、多尔克司等众多企业的痛苦、尴尬状况,我们就明白了。
1
6月12日,长葛市人民法院裁定众品食业、众品食品、众品农牧等17家“众品系”企业合并破产重整。当时就引起市场巨大震动。
到了7月28日,长葛市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许昌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昌鲜易”)申请破产重整,该院决定公开选任管理人。8月5日,该院以“()豫破4号”为案号,正式受理该破产重整案件。
几乎与“众品系”宣告重整的同时,6月3日,河南鲜易恒慧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耕耘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许昌鲜易的母公司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鲜易”)破产重整。这,已经不再是一件小事了,因为谁都知道,如果许昌鲜易和河南鲜易被裁定破产重整,那么拔出萝卜带出泥,众多“鲜易系”企业将会跟着“陪绑”。
果然,8月15日前后,许昌市有关方面召开了许昌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及其15家公司合并重整听证会。到了9月7日,长葛市人民法院根据许昌鲜易管理人的申请,裁定受理了许昌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昆山众品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许昌众荣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郑州鲜易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鲜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昆山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河南冷链谷有限公司、河南四季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鲜易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鲜易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鲜易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郑州金色马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金色马甲(北京)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昆山金色马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15家公司的合并破产重整一案。
9月15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了这一消息。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众品系”和“鲜易系”之间,其实早就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不容割舍的关联关系。年8月,上市公司香梨股份终止与众品食品之间的资产重组,它当时公告的原因是,“众品食品与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河南鲜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郑州金色马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之间,存在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所以,今年6月份当“众品系”企业宣告合并重整,业内人士就猜测,“鲜易系”的合并重整也将为期不远。
而这,将会创造许昌市乃至河南省企业破产史上的一个新的“最”:32家,合并破产企业数量最多——此前的5月25日,许昌当地的河南钧鼎实业集团下属27家公司宣布合并破产重整,涉及总债权30多亿元。
截至目前,河南鲜易被执行的案值在5.8亿元以上
“众品系”“鲜易系”合并后的债权总额,目前还未完全统计出来。不过我们目前已知的是,众品食业的负债额,大数至少在亿元以上。
河南省近几年破产案件中合并重整典型案件
年5月13日,河南开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纺织厂、新乡顺兴纺织有限公司、新乡市隆盛纺织有限公司、新乡开元三合制衣有限公司、新乡开元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新乡市新纺毛巾厂等7家公司,被法院裁定合并破产清算。
年5月10日,法院裁定圣光医药集团23家企业进行合并重整。
年1月17日,许昌德瑞电梯有、许昌昌隆造纸设备、许昌同创有色金属、许昌钰琨电梯工程、许昌昌隆环保科技、河南布道达银商贸、许昌鹏洋发饰品有限公司、许昌昊远机械制造、许昌富士通机电等12家公司,宣告合并破产。
年10月11日,河南九发高导铜材、河南鑫兴冶金、河南九汇实业、鄢陵金汇铜材加工等6公司,宣告合并破产重整。
年7月27日,大用集团旗下9家全资子公司宣告合并重整。
年5月25日,河南金卡特农业开发、河南魏丰农牧开发、许昌尚福源餐饮文化、许昌优铸建材4家企业,宣告合并破产重整。
年5月18日,河南冷王物流、河南农合物流、河南中欧现代农业、河南中欧农业开发、河南国安实业等7家公司,宣告合并破产重整。
年1月15日,许昌市瑞新电气、许昌瑞新艾尔依迪照明、许昌稳润光电科技、许昌瑞华光电科技4家公司,宣告破产重整。
年11月4日,河南钧鼎实业集团、许昌市裕强汽车贸易等24家公司,宣告合并破产重整。
年6月17日,河南宏腾纸业、许昌惠隆林业、许昌隆盛废纸收购、许昌市和辉废旧收购、许昌宏腾农业科技、许昌市双清河生态园林等7家公司,宣告合并破产重整。
2
“鲜易系”,作为相对独立于“众品系”之外的企业集群,实为中国肉制品产业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创新的一支先锋军、急行军。它的急遽滑落,实令业内感到震惊。
自年到年,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球冷链联盟等单位联合评出的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榜单中,鲜易供应链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三甲。不过自年开始,它就完全消失在了这份榜单之外。其原因,即与它的发展遭遇整体债务困境有关。
宣告破产之前,“众品系”“鲜易系”曾尝试过多种“自救”和“他救”的道路,但都没有走通:年上半年试图借壳香梨股份,几经辗转后于当年8月份终止;年年底,向法院递交破产重整申请,没有被受理;年上半年寄希望于双汇重组,但最后时刻双汇撤出;万般无奈之下,重走破产重整这条道,直到今年9月才最终被受理。
去年9月,我曾在《不走破产路,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双汇重组众品!》一文中感慨,“近两年,许昌地区有许多企业都通过这种行为(破产重整)寻求自保,而地方政府和法院也乐于通过这种手段‘保护’辖区内的企业,所以,众品食业这样做,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同时又不无忧虑地指出,“它们(指众品、雏鹰、志元、康缘等养猪企业)自身,也正处于生死时速的紧急状态。无论是政府以各种手段纾困,还是企业自身通过破产、债转股等市场化手段获得喘息机会,抑或是积极谋求与双汇这样的企业的重组,皆属不得已而为之的重生之路,留给它们的时间都极为紧迫。”
实际上,如果“众品系”“鲜易系”的破产重整申请早点被地方法院裁决,也许它们就会在这个猪周期到来、猪肉价格一飞冲天的黄金波段,在法律之手强制干预之下,抢得一些重启生产的先机,而不至于拖到现在。今年9月1日,众品食业重新启动生鲜品、熟食品的生产销售业务;到了9月15日,众品食业下属安阳、洛阳、永城、泰州四个生猪屠宰加工园区对外公开招租——要知道,此前几近一年的时间内,那些躲过猪瘟疫情、没有被“去杠杆”击垮的生猪企业,早已抓住风口行情,赚了个盆满钵满。
是为众品、鲜易这样的企业抱屈吗?我承认,有点,冰火两重天,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像它们这样倒下的占大多数,只有少数企业受到命运眷顾。那时,我分析众品、鲜易的破产重整申请没有被受理的原因,说了以下几段话:
一是众品食业和它的关联公司鲜易控股属于明星公司,这样做牵涉面甚广;二是总体负债确实有点高,各种债权和到期债券处置起来比较麻烦;三是众品食业和鲜易控股关联度高,而后者正在为中国生鲜电商产业探路,目前只是受制于流动性问题,仍属资产质地和商业渠道比较优质的企业。
因为有此“‘罪’不至死”的论断,所以当时我呼吁:“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众品与双汇的联合重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多重的互补性、连接性。
而且,在今年8月31日写牧原的一篇文章中(《项目被叫停,牧原怎么办?那些和它类似的同行怎么办?》),我也曾提出如下建议:“上一轮猪周期,加上非洲猪瘟的影响,省内和国内的大量养殖企业垮掉,留下大量养殖基地、猪舍和设备……对牧原这样的企业的发展来说,采取兼并重组、租赁承包等形式与它们展开合作,虽然刚开始‘麻烦事’有点多,但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能帮助更多的企业、银行、债权机构和地方政府解困,真正达成多赢局面,众品、志元、鲜易它们也不至于走向破产了,甚至早就借势东山再起了,真正是利人又利己,彼此多赢。”
可惜,市场不同情弱者和落魄者,我们的这些夫子自道和书生意气,也仅限于说说而已。我只是感叹,历史上众品曾遇到那么多的大槛大难,都安然度过,何以到了今天,竟虎落平川、仰天长叹?
看来,有些深层次的东西,需要进一步深挖一下。还是那句话,这,绝不是它一家企业出现的问题。
3
目前的鲜易供应链,可称得上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先驱,虽深陷债务泥淖和经营困境,但远未到以兴衰、以成败来盖棺定论的时候。所以,这个先驱,不能被称为“先烈”。
前些年,资本的介入和杠杆的放大,加速了各行各业企业的扩张步伐,后者纷纷通过产业链延伸、跨界其他产业等方式到市场掘金,但取得成功的并不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前期更是需要大量的试错探索和资金投入。
众品食业于年正式启动“联网”,逐步拆分重组为以电商交易为核心的鲜易网、以生猪屠宰为核心的众品食品、以仓储物流为核心的鲜易供应链三大块业务,搭建了B2B、O2O等业务模式,从一家单纯的肉类加工企业转型成为集合了“互联网+”的生鲜供应链服务商。
年9月,总理来河南视察时,鲜易冷冻生鲜平台的交易量达到36亿元,占据冷冻行业头部企业地位。年,鲜易供应链位列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第二名,同时获得中国冷藏仓储第一名的殊荣。
这次“鲜易系”的破产,破的就是那时候树立的企业骨干。
到年年底,鲜易供应链在全国布局了郑州、昆山和天津三大温控园区,其城市前置仓分布在全国25个核心节点。公司自有及整合冷藏车辆余台,千余条运输线路,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这种开放的、分布式网状供应链体系,可为客户提供涵盖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冷链城配、流通加工、国际贸易、产品分销和供应链金融等的温控一体化服务。
与此同时,该公司投资16亿元、占地亩的中原冷链谷建成后是中国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承载着鲜易控股国际化战略;位于长葛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计划投资60亿元,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的重要承接体。
他们当时的目标,是构建中国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而这么宏大的平台建设,需要强大的融资能力支撑,可惜,那时候鲜易为了在短期内实现整体上的战略布局,加的杠杆实在太多太高了。
非洲猪瘟,以及重重叠加的“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为它带来致命一击。它曾多次寄希望于与外界资本的连接或行业内的重组,最后也都落了空,环环相扣之中,时运不济。
这也充分说明,企业遇到了难处,真正救自己的,还是自己,外在的任何希望,其实都指望不得。
近几年,“鲜易系”为了自保和自我拯救,实际上一直都在收缩战线。
天眼查显示,早在此次破产前,其旗下的山东鲜易供应链公司、北京温控鲜易供应链公司、深圳鲜易供应链公司、洛阳鲜易供应链公司、广州鲜易供应链公司、河南众品生鲜物流公司、永城鲜易冷链物流公司、安阳鲜易物流公司、新乡市鲜之达农产品物流公司等近10家企业已经注销;与此相应,“鲜易系”数年之间苦心揽聚的高素质经营人才,也流失了不少——这真应了那句话,“其兴也忽,其衰也忽”,许多时候,有些事并不随着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
企业发展,其实关键时候就那几步,走对了,一跃龙门,再跃皇门,三跃天门,终至于位列“仙班”;但假如走错了,一步错,步步错,眼看着一泻千里、一败涂地。
鲜易、众品、雏鹰、大用这样的企业,回过头来看,不都是折损于那最初的“一步错”以及随之而来的“步步错”上吗?
生鲜冷链企业,近几年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口,“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才人出”,大家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是,建立一个针对B端或C端的运营平台,规模大了就对外融资,一轮接一轮,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推高泡沫。而随着泡沫破灭,我们看到,有太多的企业都在突然之间轰然倒下。
像盒马生鲜、顺丰速运、京东冷链物流那样基于成熟而庞大的大数据平台,依靠强大财团支持的生鲜供应链企业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恰恰反映了这个行业目前正在加速实现优胜劣汰,正在形成极为明显的产业和品牌集中度。
产业互联网,原来要走的路有很长,但是现在,它也许会瞬间形成质的突破。今年以来,大量的生猪养殖头部企业还在传统的养殖、屠宰等环节争得头破血流,但是正如众品、鲜易的掌门人朱献福所说,它们还停留在过去,并没有意识到“未来已来”,而鲜易所探索并实践的产业互联网就将决定甚至决胜未来。
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因为创新者、先驱者大多都面临着弄不好就会沦为“先烈”的窘境。前些时,南京雨润试图挖走双汇的一些高管,引得后者高度紧张和戒备。行业竞争已经刺刀见红,这可以理解,但我的观点恰恰是,人走了有啥可怕的呢,无非是照着模子试图再造一个“类双汇”罢了,这样的“类双汇”,究竟能产生多少可以和真双汇比拼的竞争力?况且,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创新的组织,还害怕模仿者、跟随者的竞争吗?
从这个角度说,即便明智如双汇者,其价值意识有时候仍停留在过去;按照理想的状态,当初它假若真的和众品、鲜易喜结连枝了,后者所具有的经营模式和产业形态,一定会让它如虎添翼。
历史没有假设,谁都有它自己的命。
目前,鲜易系的合并重整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11月2日就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根据过去大型企业集团的合并重整案件的推进经验,如果尽快引进投资人并达成重整共识,而不是陷入“马拉松式”的谈判、扯皮过程,将显得十分重要。这次“猪周期”的风口,历史罕见,能否适时抓住机遇,将考验各方债权人和有关当事者的胆识和智慧。
一次“错了”,两次“错了”,当可饶恕,如果三次四次错了,终将万劫不复。
希望哪一天,我们不要说“鲜易”是一个过客。它,一定会有重新雄起的那一天。
因为,在产业方向上,它没错。它只是遇到了“创新者窘境”。
键指财经用牙齿咬紧文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