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公司发展
成立情况
经营范围
所获荣誉
文化活动
公司相关

深度9亿之后脱壳的蓝光和接盘的汉商

来源

风财讯作者

王婷婷

成都迪康大道这一头的蓝光发展,终究把那一头的迪康药业卖了。

隔街相望的这家“上市企业”,曾让蓝光发展眼馋了很久。

年创立的四川迪康药业,年已成功A股上市。

上市后的第五年,找了一个三八节,迪康药业搬去了成都高新西区,一条以它名字命名的道路旁。能有这样待遇的企业,至今都不多。

但资本市场总不缺“伤仲永”的故事。迪康药业年被st;年开始重组;年被蓝光成功借壳上市,高光过后依然营收平平、科研淡淡;年7月28日易主公告当日,一举将新东家拉跌停,汉商集团(.SH)至收盘未能打开封死跌停板。

直到7月29日开盘,汉商集团依然高低波动,变数不断;蓝光发展反倒低开高走,小幅上扬。

(汉商集团日K线)

有人说迪康被蓝光贱卖了、可惜了高估值的医药;有人却认为,迪康是一个烫手山芋,蓝光精力有限,汉商后市难测。

回顾迪康药业年至今的发展,分析汉商的策略、蓝光的成绩,风财讯试图找到答案。

另提一下,此次蓝光和汉商的交易,标的是迪康药业(主导生物医药业务),尚不明确是否涉及蓝光英诺(主导3D生物打印,其中迪康占股19.5%),二者构成“生命蓝光”,但变现程度不一。

炒股的蓝光

看上了这只票壳,蓝光发展年开始介入迪康药业重组。

年借由法院拍卖,蓝光以3.3亿的低价,拿下迪康29.9%股权,成为大股东。年,通过迪康增发股票、购买蓝光和骏%股权,蓝光逐步注资入壳,并新增控下约35.7%的股份,一步步加大实控权。

这一次蓝光借迪康之手,发行股份巨大,经过一次减额,发行股数也超过6千万股。

此次募资的26.35亿元,有14.34亿元用于发展蓝光项目,借壳融资目的昭然若揭,毫不掩饰急切的心情。

虽然后来出现了“上市暂停”,但整个过程中蓝光靠“炒股”,也收获颇丰:

年-年蓝光低位入仓,当时迪康股价常跌,一度降至2.78元。

年-年蓝光不断减持,彼时迪康股价开始恢复,年一度因为高转送热炒,成为当年的头号妖股,最高涨幅逼近%。

一波操作,蓝光集团从迪康药业套现至少5亿。并且因为高转送,大股东多分得股份,实际持股量并未大幅缩水,可谓一石二鸟。

及至年蓝光集团成功借壳上市,并逐步完成对壳公司的%控制,蓝光在迪康药业上的投资表面上已经超过4亿(不计入彼时标的方的负债约亿),但考虑套现和融资变现,或许已经收回了成本。

化妆的汉商

在控股迪康药业的12年里,蓝光集团就仅仅是一个“炒股”的投资客?

很长一段时间里,杨铿可能并不这么想。

自提出”双轮战略“,将生命蓝光提到了战略层面,成立的蓝光英诺公司主导“3D生物打印”,迪康药业主导“生物医药”,构建了生命蓝光的二元核心。

-年蓝光的研发支出也逐年增加,共花费约2.63亿元,前后医药业务也有所发展,及至年末毛利率升至68.54%(-年在40%-48%),是蓝光各项业务中也是最高的。

但就现实来讲,医疗是高门槛、慢收益产业。

迪康药业主打的“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可吸收膜”,以及其系统下的多项研究,包括“生物活性玻璃产业化”等,大多是在年前已完成构建或升级的。

蓝光虽先后和康裕建教授团队、张兴栋教授团队,牵手发展生物技术的创新升级。但有原蓝光人向风财讯透露,由于生物科技研究艰森,且起效期慢,蓝光和教授团队的合作程度并不深,实质合作时间也不长(虽然康教授曾入了股)。

尤其是3D生物打印,年后蓝光方面就没有做过的相关申报了。迪康药业的真实市场主力,依然是那有23项专利的个品种的剂型药品。

也就是说,迪康药业无论科研技术、业务能力,还是业绩水平,都难言优秀。

汉商集团,作为一家非医药起家、非健康主业的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依然为会展和零售(百货、购物中心、专业店等),它是跨界在医药板块真正做出突破,还是走蓝光的“炒股路数”,尚待观察。

但无论如何,对于正高调喊着“商业与大健康产业并行”口号的汉商集团。迪康药业在市场概念、板块估值上,算一张能用来“化妆”的好牌。

截止今日,医疗行业PE值58、PB值82,处于历史中间位。但如果相比只有4倍PE的地产开发、20倍PE的房产租赁,即使是40倍PE的房产服务行业,都有明显估值优势。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高松认为,医药行业是未来中长期的需求性、成长性行业。过去20年,医药板块有14年的涨幅居于中上游。虽然当前估值溢价率未超过年6月的高点,但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板块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yaoz.com/jyfw/5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