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我国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素有“七彩云南”的美誉,那里有万公顷的森林、个自然保护区、多种珍稀动物、余种高等植物……这样的宝贵财富更需要默默的守护。
近日,正值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之际,澎湃新闻前往云南多地,探访那群一直坚守初心,守护着云南绿水青山的“火焰蓝”。从巍巍乌蒙山到莽莽高黎贡,从滔滔金沙江畔到滚滚怒江两岸,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承担着39.4万平方公里的防区。最北的迪庆大队驻守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雪域高原,最南的版纳大队守护着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指战员们常年与雪山为伴,与林海为伍,与口岸相望。转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一年来,他们脱下“橄榄绿”,披上“火焰蓝”,职责更加多样,迎接着由防火灭火转向“全灾种、大应急”的挑战。深山里的直升机
走进昆明市安宁县中的深山,远远便可听到山中回荡的阵阵轰鸣,驻守昆明的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就在此处。这是森林消防系统唯一一支空中消防救援队伍,原驻守我国东北大庆地区,后考虑西南地区森林山火频发,森林消防调派部分大庆地区人员前往昆明。澎湃新闻记者走近看到,海拔米处,两架直升机旋转着螺旋桨待命,20名消防员分为两队身着装备一字排开,随着一声令下,他们迅速登上直升机,进行机降、索滑降、悬停营救、吊桶水箱灭火等任务演练。消防战士们等待上机训练这支年轻的队伍年10月才在昆明地区正式开训,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几名消防战士告诉澎湃新闻,来到这里以后还没有实际随直升机参与过灭火任务,但训练保证一丝不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进行5公里晨跑,随后根据安排进行力量及技巧等训练科目,下午还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任务少我们也高兴,说明平安嘛,但我们时刻准备着。”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队伍中谁最富经验、能力最强时,战士们齐刷刷地指向了远处的张英海:“看见他胸前的‘T’了吗?那是特级飞行员!”年近50岁的张英海是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副支队长,更是一名有着25年驾龄的特级飞行员。年,张英海从大庆来到昆明,“当时这边只有一条跑道,别的啥都没有”,张英海说,他亲历了直升机支队在昆明地区由一片空白到成长壮大。如今,这里已建成10个直升机库、万余平米的专业用房及办公生活用房,列装直8A型直升机4架,此外人员也得到补充,当前下设机关和飞行大队、机务中队、警卫保障中队,共有指战员名,其中消防员69名。特级飞行员张英海“我年开始驾驶直升机,年加入直升机支队,连着很多年都是在东北林区度过。”但张英海坦言,即使自己经验丰富,但“老师傅也遇新问题”。他向澎湃新闻介绍,在云南地区驾驶直升机对他来说也有新的挑战。高原地区的直升机驾驶需要更高的飞行技艺。比如,在云南地区高海拔的状态下,直升机性能会受到影响,“想保证直升机可取最多的水,达到最好的灭火效果,直升机往往要处在最大连续功率状态”,而“最大连续功率”与“最大应急功率”状态十分接近,后者若持续超过2.5秒就将对直升机发动机造成损伤,“最大连续功率到最大应急功率,有时候就是驾驶员手一碰的事,所以驾驶员既要注意火场情况,又要注意机体情况,对驾驶员操作要求极高”。此外,云南地区高山势陡,对直升机洒水灭火的操作要求也更高。针对不同地域,直升机洒水作业分为吊桶洒水灭火和机腹式水箱洒水灭火。比如在消防员难以通过机降到达火场内部时,直升机需要在火头阶段以吊桶洒水的方式对火势进行控制,在灭火的同时降低火场温度,以便于地面部队进行扑火作业,防止出现“爆燃”现象。水桶高度控制也很讲究,“水桶控制在离地面20米左右比较合适,太低容易挂到树木,太高则水会雾化,这需要控制得很精细。”云南地区山势陡峭,驾驶员除了靠专业设备判断高度,更多时候需要自己调整。张英海告诉澎湃新闻,随着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和其他飞行员已经逐步适应云南地区的飞行环境和山火态势特征。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昆明地区直升机支队共出动5次,执行了多次灭火任务,历经10个飞行日,空中作业时间累计超过80小时、架次,洒水吨,初步具备2个机组全时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谈及未来,张英海介绍,支队目前负责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等五省份的灭火救援任务,随着装备和人员的补充,未来将覆盖更大范围。雪山守护者
玉龙雪山是云南丽江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从年起,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玉龙大队驻防玉龙雪山,驻防8年来,玉龙雪山景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火情及火灾。“您好!我们是丽江市森林消防支队玉龙大队,为了景区和您的安全,进入景区请上交火机、火柴等火种,谢谢配合!”玉龙大队大队长史俊涛告诉澎湃新闻,景区入口是他们部署的第一道防火关卡,“每天都会有战士在入口处进行防火执勤、防火宣传和携装巡护,依法依规收缴过往车辆火源、火种,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全年风雨无阻”。丽江大队的队员们准备开展当天的巡护工作进入景区内,依然可以看到战士们的身影,他们会分组在景区内巡查,礼貌地对有吸烟等行为的游客进行劝阻,进行防火宣传,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战士们还会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史俊涛向澎湃新闻介绍,除了定期的巡查和任务出勤,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为防火期,在此期间,玉龙大队的一、二中队会轮换在山中驻守。“别看白天这里热热闹闹,等晚上游客散去,整个雪山就我们这几十个人。”玉龙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丁理向澎湃新闻分享了他多年驻守玉龙雪山的经历。他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年家人来山里陪他一起过年。丁理每年的春节都是在玉龙雪山中度过。“我和家人过团圆年的同时,也能时刻准备着战斗。”他坦言,春节假期是风险最大的时候,期间每天景区游客可达4万人,战士们的任务也就更重,“我们每天都要带着各种消防装备,人均负重30斤,在险峻崎岖的山路上徒步巡逻,一圈走完差不多5公里。”玉龙雪山景区的种种都烙印在丁理的脑海中,“我们巡逻会到一些游客到不了的地方,很美很美,这也算收获。”丁理笑着告诉澎湃新闻,他最大的满足,就是驻守8年多来景区内从未发生过一起火情火灾。已入伍16年的老指战员、玉龙大队一中队四班班长吴洪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18岁时从家乡来到丽江,16年时间,对雪山的一草一木很亲切,仿佛这里已成了他的家乡。“每年六、七月格桑花开时这里美极了,我不想看到这样美丽的东西被烧毁。”今年年底,吴洪伟即将面临退伍,他对这片雪山满是留恋,作为一名老班长,他更欣慰于队伍的成长。吴洪伟说,队伍中很多年轻的指战员来自于平原地区,来到海拔近米雪山起初都还很不适应,“一开始负重20、30公斤装备的5公里跑步拉练,有的人都会因为高原反应体力不支昏过去”,而现在,一个个都已成为出色的雪山守护者。战士提醒游客拍照时注意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到现今为止,玉龙大队共出动巡查次,检查万余人,发放防火宣传单万余张,收缴火种万多个,熄灭游客烟头余个……谈起转制,丁理告诉澎湃新闻,起初战士们心理都有失落感,“刚刚换上‘火焰蓝’的时候,走出去老百姓都不认识我们,有当我们是保安的,有当我们是电工的”,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火焰蓝”,且认可了“火焰蓝”。丁理说,随着职责的增多,战士们也学会了许多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技能,除了要掌握防火灭火,还要学习山岳救援和医疗救护等更多内容,大家都觉得自身更加职业化,“我们的使命不会变,第一时间出现在百姓需要我们的地方,保大家平平安安。”来源:澎湃新闻记者/摄影:戴越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